中新網北京5月8日電 題:“京華獎”專訪:中科院院士萬立駿的執著科研路
  記者 婁曉
  在外界眼中,他是被榮譽和光輝籠罩的院士;在同事眼中,他是充滿激情和毅力的戰友;在學生眼中,他是體貼卻一絲不苟的導師,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萬立駿研究員。在5月8召開的北京市僑務工作會議上,他被授予首屆華僑華人“京華獎”。
  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到從事尖端科研領域的院士、科學家,一個個腳印連接成了萬立駿豐富的人生經歷。在他看來,自己只不過是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實現很多個小目標。
  1978年3月,萬立駿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考入大連工學院(現大連理工大學)機械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。
  本科畢業後,萬立駿又考回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。研究生畢業後他來到大連海事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。“當時每天在實驗室做研究,早來晚走,經常工作到半夜都忘記了時間。”如此執著的結果是他在4年內發表了4篇SCI英文文章。
  1992年初,萬立駿帶著全家飄洋渡海到日本仙台開始留學生涯。“在學習和科研之外,還要打工。”初到日本,他的生活條件並不富裕。為了貼補家用,他還曾利用周末做搬運工。堅韌執著的性格沒有讓萬立駿在生活、學習的壓力中敗下陣來,他不僅在電化學和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方面有所建樹,更是受邀在北海道大學、東北大學擔任訪問教授、助理教授等。
  “漂泊在外,我深切感受到當時中國與國際科研水平的差距,參加國際會議時,在我的研究領域里很少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,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的責任。”1997年,中國科學院啟動“百人計劃”後,“回國”兩個字就烙印在了萬立駿的心中。
  萬立駿回國後,來到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。
  “做科研一定要找準方向,堅持走下去。研究工作要做得系統而深入,才能有發展。”如今,萬立駿在實驗室仍然早來晚走,親自指導青年教師,指導學生實驗與討論實驗結果,堅持為學生修改論文。
  2004年,萬立駿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,2010年,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僑聯主席,2012年他當選為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,2013年又被選為全國僑聯副主席。
  談及獲得首屆“京華獎”的感受,萬立駿說,“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,在崗位上堅持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。在我從事的研究領域,還有很多科學問題需要解決”。(完)  (原標題:“京華獎”專訪:中科院院士萬立駿的執著科研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srm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